“让非遗活在当下,让童趣融入传统” 是活动的灵魂,我们围绕 “扎染元素” 与 “亲子互动” 两大关键词,打造四大功能区,让每一处场景都充满文化的韵味与亲子的温馨:
入口迎宾区・蓝白之门:活动入口搭建由蓝白染布与麻绳组成的 “扎染拱门”,门楣悬挂着 “非遗传承・布里生花” 的布艺字牌,两侧摆放着 “扎染图腾柱”—— 柱身缠绕着不同纹样的扎染作品(如蝴蝶纹、梅花纹、祥云纹),每个纹样旁都附有解说卡(如 “蝴蝶纹象征蜕变,梅花纹代表坚韧”)。签到时可领取 “扎染研学手册”,内含活动流程、扎染工具包(含白布、染料、绳线、手套)、亲子任务卡、非遗知识问答卷,完成 3 个区域打卡可兑换 “非遗小礼包”(含迷你扎染方巾、非遗传承人签名书签、扎染纹样贴纸)。地面铺设蓝白相间的格子地垫,绘制 “扎染步骤” 示意图(捆扎 - 染色 - 晾晒 - 拆线),引导亲子家庭走向体验区,沿途设置 “非遗语录” 地贴(如 “每一块扎染布,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”“在孩子的指尖,让非遗焕发新生”),瞬间拉满文化氛围。
扎染研学区・蓝白工坊:主活动区划分 “传承展示区”“亲子创作区”“染料实验室” 三大板块,每个区域都配备专业工具与安全防护设施:
传承展示区:陈列非遗传承人带来的百年扎染老物件(如清代扎染服饰、民国扎染桌布),搭配现代创新作品(扎染卫衣、帆布包、家居装饰),通过 “古今对比” 展现扎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。设置 “传承人工作台”,非遗大师现场演示 “古法扎染十三道工序”,从布料选择、纹样设计到染料熬制、反复浸染,每一步都详细讲解背后的文化寓意(如 “板蓝根染色不仅环保,还寓意着生命力”)。
亲子创作区:摆放 20 张亲子工作台,每张桌子配备全套扎染工具(纯棉白布、天然染料、各式绳线、木夹、水盆),台面铺设防水布与吸水棉,确保创作过程干净整洁。墙上悬挂着 “基础纹样教学图”(如折叠法、捆扎法、夹染法对应的纹样效果),家长与孩子可参考图示创作,也可自由发挥想象,设计专属图案。
染料实验室:设置 “天然染料展示台”,陈列板蓝根、茜草、栀子等用于染色的植物原料,标注每种植物的染色效果(板蓝根出蓝色、茜草出红色、栀子出黄色)。工作人员现场演示 “染料萃取过程”(将植物叶片捣碎、熬煮、过滤),小朋友可近距离观察染料从绿色汁液变为蓝色的神奇变化,了解 “无化学添加” 的古法智慧。
亲子互动区・童趣工坊:紧邻创作区设置 “扎染衍生体验站”,让扎染元素融入亲子游戏,延伸非遗体验的乐趣:
“纹样寻宝”:在区域内隐藏 10 个 “扎染纹样卡”(印有蝴蝶、花朵、动物等图案),亲子家庭需合作寻找,找到 5 张可兑换 “扎染进阶工具”(如异形夹板、花纹模板),在游戏中加深对纹样的认知。
“布艺拼贴”:提供剪裁好的扎染布块,家长与孩子共同拼贴 “蓝白画卷”(可选择 “海底世界”“森林探险”“家庭树” 等主题),完成后可装裱带走,作为亲子协作的纪念。
“扎染故事会”:设置 “故事角”,摆放非遗主题绘本(如《奶奶的扎染布》《蓝白之间的秘密》),家长可陪孩子阅读,也可鼓励孩子讲述自己创作的扎染作品 “背后的故事”,工作人员会用录音笔记录,优秀故事将在活动公众号展示。
成果展示区・布里画廊:活动出口处设置 “扎染晾晒墙” 与 “作品展示台”,晾晒墙用麻绳与木夹搭建,亲子家庭完成的扎染作品(方巾、T 恤、布袋)可悬挂其上,蓝白相间的布料随风飘动,宛如一片 “蓝白花海”。展示台摆放着 “最佳创意奖”“最美纹样奖”“亲子协作奖” 等获奖作品,每个奖项都由非遗传承人亲自评选并颁发证书,获奖家庭的作品将在 [活动地点] 展示 1 周,让孩子感受创作被认可的喜悦。设置 “扎染合影区”,背景是巨型扎染布,提供蓝白条纹围裙与草帽等道具,亲子家庭可穿着自己的作品拍照,留下 “非遗研学” 的珍贵瞬间。
非遗认知:从了解到热爱
“扎染非遗课堂”(9:30-10:30):活动开场由非遗传承人主讲 “扎染的前世今生”,通过图文、视频与实物展示,讲解扎染的起源(可追溯至秦汉时期)、传播(从中国到日本、印度的文化交流)、现状(国家级非遗的保护与传承),重点介绍 “云南白族扎染”“四川自贡扎染” 等流派的特色。课堂中穿插 “互动问答”(如 “扎染为什么被称为‘没有相同图案的艺术’”“天然染料有哪些优势”),答对的小朋友可获 “非遗小达人” 贴纸,激发学习兴趣。
“染料奥秘探索”(10:30-11:30):在 “染料实验室” 开展亲子实验,小朋友在家长的协助下,用滴管将不同比例的天然染料混合,观察颜色变化(如蓝色 + 黄色 = 绿色),记录 “我的色彩配方”。工作人员讲解 “植物染色的科学原理”(如色素分子与纤维的结合过程),并对比化学染料与天然染料的区别,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。实验结束后,每个家庭可带走自己调配的 “迷你染料瓶”,作为科学探索的纪念。
亲子创作:从模仿到创新
“基础纹样教学”(11:30-12:30):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 3 种入门级扎染技法:
捆扎法:将白布揉成一团,用绳线随意捆扎,染色后形成 “星空纹”;
夹染法:用木夹将布夹出对称图案,染色后呈现 “几何纹”;
折叠法:将布折叠成三角形,在边缘捆扎,染色后形成 “花瓣纹”。
家长与孩子分工协作,家长负责示范,孩子尝试操作,传承人巡回指导,纠正绳线松紧度、折叠角度等细节,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完成基础作品。
“创意自由创作”(14:00-16:00):午餐休息后,亲子家庭进入自由创作环节,可选择 “实用型作品”(如围巾、手帕、 tote 包)或 “装饰性作品”(如挂画、摆件、书签)。鼓励孩子发挥想象,设计 “童趣纹样”(如卡通动物、花朵、星座),家长协助完成复杂的捆扎步骤。染色过程中,工作人员会讲解 “染色时长与颜色深浅的关系”(如浸泡 5 分钟呈浅蓝色,15 分钟呈靛蓝色),让孩子理解 “耐心等待” 的匠心精神。作品完成后,亲子家庭共同将其挂在晾晒区,期待拆线时的 “惊喜时刻”。
成果分享:从创作到传承
“拆线揭秘仪式”(16:00-16:30):当染布晾干后,所有家庭围坐在一起,同步拆线,看着蓝白相间的纹样逐渐展开,欢呼声此起彼伏。每个家庭轮流展示作品,讲述创作灵感(如 “这是我和妈妈设计的蝴蝶,希望像非遗一样蜕变成长”),非遗传承人逐一点评,肯定创意的同时讲解 “改进空间”(如 “如果这里的绳线再紧一点,纹样会更清晰”)。
“非遗传承承诺”:活动最后,工作人员发放 “非遗传承卡”,家长与孩子共同签名承诺 “将扎染技艺分享给 3 个朋友”,并领取 “家庭扎染工具包”(含简易染料、白布、教程),鼓励活动后在家继续实践。全体参与者与非遗传承人合影,高呼 “让非遗活在我们的生活里”,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。
服务保障
安全防护:所有染料均为纯天然植物提取(经皮肤敏感测试),配备儿童专用手套与围裙;工作区设置 “紧急洗手台”,随时提供洗手液与护手霜;安排 2 名医护人员,应对可能的过敏、擦伤等突发状况。
亲子便利:提供 “儿童增高凳”“母婴室”“储物柜” 服务;准备营养午餐(含儿童餐选项,避免辛辣刺激)与下午茶点(如蓝白配色的糕点、水果),用餐区播放非遗纪录片,延续文化氛围。
文化延伸:活动结束后,向参与家庭推送 “扎染进阶教程” 视频;建立 “非遗研学社群”,定期分享家庭扎染作品,组织线上评选;邀请优秀家庭参与后续 “非遗进校园” 公益活动,担任 “小小非遗讲解员”,让传承不止于活动当天。









